共 2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
|
|
|
|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哈佛大学学习气象学博士学位。1920年任南京高师(后为东南大学)地理系主任。1936年以后任浙江大学校长。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闻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
|
|
|
|
|
|
|
|
|
|
|
|
|
|
|
|
|
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呕心呖血,他不愧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
|
|
|
|
|
|
|
|
|
|
|
|
|
|
|
|
|
对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的研究,是竺可帧花费时间最多、下功夫最深、成就最大的一个领域。他用近50年的时间,不问断地研究了谊国近5000年来气候的变迁。在他82岁时,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这篇力作,备受国际学术界的推崇。竺可桢的日记共900万字、历时38年,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和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历史演变,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竺可桢工作60年,在气候变迁、物候、农业自然区划、气象学、地理学和科学发展史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
|
|
|
|
|
|
|
|
|
|
共 2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