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由于历史的长期和自然的原因,他的书法篆刻被其画名所淹,而诗文又被书、画、篆刻所……人们只知道他是享誉中外的书、画、篆刻全能大师,但对他的诗文境界,特别是对“行派艺术”的酝酿、产生、发展、壮大直至:甚至维系千古的‘何以可传’等还了解不深!
作为深通小学,精通国学,集收藏,鉴赏、赏石及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行斌其博学和素养是有目共睹的。他在佛学大师、书坛巨擘赵补初为他亲笔题写的“丑石斋主人”书斋中临池不辍,对艺术特别是诗、书、画、印孜孜以求,悉心研究,成就斐然。我国国学大师、书坛巨星启功先生在观赏他的书画篆刻作品时,激动不已,亲笔为他写下了“书画开新名艺坛,印刻破尘光五洲”的著名诗句。艺术及学养之功可见一般!
然当,他是以国学大家的境界和诗人的情怀,攀沿于历古至今“艺术大师”们的成功之道而全面的修养自我和全面的创造自我的。是诗、书、画、印相悟相生的综合性成就!当然也是诗、书、画、印各自的创造精神合而化之的结果!试想:这些‘全面的修养’如若缺一,行斌还能是行斌吗?还能……自立于被艺术界誉为“开宗立派的一代行派艺术大师”吗?回答是肯定的:非也!就诗而言:不论吟景咏物,还是言志抒情,都在禅意中见新奇,寓挚情于平静,而以禅境通书(画)境,以诗情写书(画)意,更使他的艺术意高远,卓尔不群。字里行间、画里画外总透出他深厚的传统学养功底。如《咏毛公鼎五首》,诗中清晰显现了他接中国上古文化、上古艺术的直觉感受,一种深厚的历史感,悠远感:“书体独特文辞长,金石古气掬华章。天就神工史料丰,远古风韵四海扬。……漫道千年失旧境,我迷宝鼎入梦频。瞩望华夏成一统,琼阁玉宇总相逢……” “……五百铭文势磅礴,狼藉错落似星河,又见公孙青萍舞,若有若无影婆娑……” 以及“…… 启蒙学书承家训,鼎铭为镜探篆韵。手摹心追十九载,千岩万壑一点通……”这种对远古的中国艺术朴拙天然美的深切感受和理解对行斌的艺术起着某种决定的作用。这种朴陋古拙金石风味的审美感受正是行斌艺术思想之“冰山之一角”,然“海水一勺,可以知味”!显然,他艺术的成功就在于成功地将诗、书、画、印熔治于一炉。而诗、书、画、印的融汇所生发的诗意才是他艺术的精神和力量之所在也。 |
|
|
|
|
|
|
作者:
117.39.39.* 发帖时间:2009/11/16 15:53:11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