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
|
|
|
|
苏辙(1039年-1112年) 汉族,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
|
|
|
|
|
|
|
|
|
|
|
|
|
|
|
|
|
苏辙,字子由,晚年自号颍滨遗老。宋孝宗淳熙年间,追谥文定。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苏家父子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人称“三苏”,苏辙则是“小苏”。作品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
|
|
|
|
|
|
|
作者:
124.114.118.* 发帖时间:2009/9/23 17:41:42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苏辙的文章以议论为主,文势汪洋,笔力雄健,说理清晰有力。其诗境界开阔,多步苏轼后尘。著有《栾城集》50卷、《栾城后集》24卷、《栾城三集》10卷、《应诏集》12卷、《诗集传》、《春秋集解》、《孟子解》、《论语拾遗》、《古史》、《龙川略志》、《道德经解》等,并传于世。 |
|
|
|
|
|
|
作者:
124.114.118.* 发帖时间:2009/9/23 17:43:57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生平
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佑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
|
|
|
|
|
|
|
|
|
|
|
|
|
|
|
|
|
苏辙名字中的“辙”,本义是指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左传·庄公十年》有“下,视其辙”的句子。苏辙的字“子由”,则带有仿效、依循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跟着别人走。在为人处事方面,苏辙相比哥哥苏轼,要内敛得多。 |
|
|
|
|
|
|
|
|
|
|
|
|
|
|
|
|
|
我收藏有一方苏辙的砚台,他亲手篆刻 以静为用 是以永年 |
|
|
|
|
|
|
作者:
123.129.209.* 发帖时间:2010/7/6 22:37:49 |
举报 | 回复
|
|
|
|
|
|
共 5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