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
|
|
|
|
【企业概况】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2月成立,是一家具有民营企业背景的香港上市公司(股票代码:1211HK),现拥有IT零部件制造和汽车制造两大产业群,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深圳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截止2007年底,总资产额近3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20亿元人民币。 比亚迪凭借可靠的产品品质,赢得了雄厚、稳固的客户基础,目前IT产业群的客户既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京瓷、飞利浦等国际通讯业巨头,也有华为、中兴、联想等国内手机诸强,以及无绳电话用户包括伟易达、松下、索尼等行业领导者。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目前,比亚迪已建成深圳、西安、北京、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在车型研发、模具开发、整车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 |
|
|
|
|
|
|
|
|
|
|
|
|
|
|
|
|
|
【经营业绩】截止2007年底,公司总资产额近3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公司始终保持超常规的发展速度。2005年销售额65亿元,利润总额近6亿元,纳税总额5.8亿元;2006年销售额130亿元,利润总额11亿元,纳税总额9.2亿元;2007年销售额212亿元,利润总额17亿元,纳税总额15亿元。 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创下了54支H股最高发行价记录。同年分别被全球权威刊物《亚洲货币(Asia Money)》和《财资(The Asset)》评为“2002年最佳新上市公司管理奖”第一名和“2002年最佳中型企业上市集资项目”。2007年12月20日,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85.HK)在香港主板顺利上市,表现理想。 2003年1月22日,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更名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汽车行业。集团汽车业务于2007年内有了突破性发展,主力车型F3车系实现销售100126辆,F3还实现出口近万辆,产品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32亿元增至2007年的近49亿元,增长56%。 |
|
|
|
|
|
|
|
|
|
|
|
|
|
|
|
|
|
【主导产品】比亚迪主要从事两大核心业务,分别为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及手机部件的IT零部件业务,以及汽车业务。 比亚迪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客户基础庞大,涵盖多个享誉国际及本地市场的知名品牌,生产各款型号的锂离子及镍二次充电电池,可广泛应用于手提电话、无线电话、电动工具及其它便携式电子产品,镍电池、手机锂离子电池和手机按键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跃居第一位。作为一站式手机零部件供货商,比亚迪生产各种优质的手机零部件,包括塑料外壳、手机键盘、相机摄像头、液晶显示屏及柔性电路板等。 汽车领域,公司拥有世界水平的轿车生产四大工艺,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并在全国设有500多家销售和服务中心,形成了集研发设计、模具制造、整车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组合。比亚迪汽车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F0、F3、F3-R两厢、F6、F8运动型家用轿车、DM双模电动汽车等。 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迅速掌握了关系电动汽车成败的关键一环——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并已经拥有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和条件,能够开发更为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产品,实现性能的提升和普及应用。2008年,比亚迪计划将DM双模电动汽车推向市场,2009年将推出纯电动汽车,提前20年实现世界汽车工业追逐的梦想。 |
|
|
|
|
|
|
|
|
|
|
|
|
|
|
|
|
|
【自主创新】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通讯电子研究院以及汽车工程研究院,专门负责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研发,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积聚了大量的设计开发经验,并建立了系统设计质量标准和开发流程标准,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 中央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4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比亚迪中央研究部。中央研究院一直贯彻比亚迪“技术为王”的发展理念,承担技术产业的新产品研发以及工艺技术改进方面的研究。为各事业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集成使技术与产品有机结合,产生高效益。中央研究院主攻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并放眼公司全球市场布局,积极参与技术产业竞争,为比亚迪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储备。 汽车工程研究院成立于2003年8月,作为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目前已拥有造型、车身、底盘、内外饰、电器、整车集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整车研发能力。已成功研发比亚迪F3、F6、F0、F8等车型,目前在研发车型遍及家轿、商务以及SUV系列等。汽车工程院研究拥有全方位专业化的汽车设计能力和强大的检测能力。专业化、年轻化、全球化和“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将孕育它无限辉煌的未来。 通讯电子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9月,专门从事通信技术及电子产品的研究,领域涉及通讯技术的各个方向,如通信技术、通讯广播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等。通讯电子研究院利用其研究开发成果,支持公司的发展战略,配合产品开发工作,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支持。同时培养专业技术团队,向公司相关领域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人才。 公司设立了知识产权及法务管理部门,专门处理公司的知识产权及法律事务。截止至2007年底,公司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情况如下:已在全球上百个国家注册商标近600件,以有效的保护公司自主品牌;申请专利4030件,其中发明专利1810件,实用新型1828件,外观设计392件,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1429件,其中发明专利63件,实用新型1074件,外观设计292件。公司拥有产品的全部知识产权和独创的生产制程,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
|
|
|
|
|
|
|
|
|
|
|
|
|
|
|
|
|
【品质保证】公司始终坚持“务实创新,顾客至上”的品质管理理念。并组织经验丰富的管理体系专家,参考世界一流企业的品质管理模式,深入研究分析比亚迪自己的历史成功经验,建立了一套具有比亚迪自己特色的整合型管理体系,涵盖了九大管理体系共19个模块,并通过了DNV的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一体化认证。该整合型管理体系以风险预防和持续改善为原则,建立严谨高效的管理流程,结合专业的品质保证团队,采用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对产品的实现过程进行检测和测量,使得产品质量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持续不断的满足顾客要求。比亚迪在品质方面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的荣誉和奖励,被评为国家检验检疫局出口免检企业。由于IT产业的卓越品质,公司被摩托罗拉评为质量一级供应商。 高品质一直是比亚迪竞争的利器,通过不懈努力,比亚迪汽车品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不但获得众多权威品质认证,还在素有象征汽车厂家国际地位和汽车市场销售风向标之称的IQS(新车品质满意度)指标上接近业界领先水平。例如公司生产的F3汽车的品质水平已接近合资品牌丰田的标准,甚至超越了一些同级别合资品牌的车型。高品质是市场的保障,是比亚迪汽车进军国际市场的底气,比亚迪汽车始终致力于对高品质的不懈追求,力争为每个市场的每一个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保障和享受,以此赢得应有的市场地位和回报。 同时,比亚迪在公司内部大力倡导优秀品质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高公司员工的品质意识,形成“人人重品质、人人建品质”的工作氛围,使产品品质得到更大提升,努力塑造比亚迪的高品质形象。 |
|
|
|
|
|
|
|
|
|
|
|
|
|
|
|
|
|
【人力资源】公司现有员工超过13万人,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近20%,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高级技术人员近15000人,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是比亚迪可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比亚迪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方针,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为员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和发展环境。 人力资源战略作为比亚迪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有效地支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比亚迪根据内部人力资源战略需求和外部人力资源环境,通过严格、认真的招聘体系,全面、有效的培训体系,公平、合理的考核体系,丰富、健全、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为比亚迪招募、培养、筛选、塑造了一批符合比亚迪资质的优秀人才,实现比亚迪的企业战略。 比亚迪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秉承“以人为本、造物先造人” 的人才及培训理念,积极开展企业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有效促进了公司的管理与发展,使比亚迪的全球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
|
|
|
|
|
|
|
|
|
|
|
|
|
|
|
|
|
【公司领导】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高级工程师,由2002年6月11日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比亚迪集团一般营运及制定本集团各项业务策略。由于公司经营业绩显著,曾荣获深圳市青年科技专家-中银集团奖、彭年科技奖一等奖奖项,鹏城青年创造勋章等奖项。王传福作为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于2000年3月当选深圳市人大代表,于2002年获香港紫荆花杰出企业家奖,2003年6月被杂志《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2004年获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4年深圳市市长奖,并于2005年5月当选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于2006年1月被评为2005深圳年度十大经济人物,2007年9月被评为2007全球华商富豪500强,2007年12月荣获陕西省杰出民营企业家。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责任】比亚迪在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同时,把关心社会建设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始终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赈灾救危、捐学资教、社会安定、支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特别在支持地方教育发展、抗击非典、东南亚海啸捐赠、南方洪灾赈灾和四川汶川地震救灾等过程中的表现,充分体现了比亚迪浓浓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公司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比亚迪自创建以来,在教育捐赠上始终不遗余力,先后多次捐赠龙岗镇中心小学、葵涌中心小学、左权小学、深圳中学等,对当地教育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7年,在公司总裁王传福的指示和领导下,决定投入资金800多万元,用于创办比亚迪儿童福利院,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整个项目。比亚迪儿童福利院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遵循“爱人如己,服务社会”的原则。比亚迪儿童福利院的建设充分表现了公司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决心,体现了令人尊敬的企业文明和企业精神,展现了公司总裁王传福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公司密切关注着灾情的变化和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在第一时间紧急捐助了1000万元现金,并从新车上拆下1000只千斤顶,通过军方紧急空运至四川灾区,以尽最大能力挽救灾区更多的生命。其后,总裁王传福再次携公司高层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赠300万元,用于灾后学校重建。公司还多次组织进行了企业内员工的捐助,并妥善做好受灾员工的救助和安抚工作,尽快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重建家园。在公司的关怀下,五名来自灾区的失学儿童入读深圳亚迪学校。经前期联系,公司还妥善安置了地震灾区40余名同学就业。在特大灾难面前,作为中国自主品牌代表,承载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比亚迪在抗震救灾中的无私奉献,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表扬、赞赏。 爱心慈善是一种伟大的企业精神,是一种高尚的人文情怀。比亚迪始终将社会责任当成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加以传扬,坚持回馈社会、热心公益的使命,倡导做爱心企业,最大可能地投身社会爱心慈善事业,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
|
|
|
|
|
|
|
|
|
|
|
|
|
|
|
|
|
【企业文化】公司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矢志与员工一起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快乐。比亚迪坚持不懈,逐步打造“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比亚迪自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倡导“以厂为家、爱厂如家”的“家文化”,提倡管理不仅要“人性化”,更要“家人化”。公司努力营造亲近、和善的工作环境,提供家一样的饮食、住宿等基本需求服务,开展体验式、传帮带式的培训,建立通畅有效的内部沟通渠道,给与员工温暖如家的关怀和关心,营造公司与员工“共赢”的局面。 公司先后投巨资兴建综合文体中心,齐全的文体设施,精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亚迪学校和比亚迪技校的创办,以完备的教学设施,花园式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质量,低廉的学校收费,妥善地解决了员工子女的读书问题。 公司积极开展品质文化建设,通过切实有效的长期建设机制,营造出品质文化的良好氛围。随着“造物先造人”为主题的品质文化建设得到不断深入开展,“比亚迪品质”必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比亚迪崛起的脊梁。 |
|
|
|
|
|
|
|
|
|
|
|
|
|
|
|
|
|
【远景目标】IT零部件产业领域,集团将建立和保持一个综合的全球生产及服务平台,加强研发能力。以先进的技术和制造工艺为基础,通过垂直整合,成为世界顶级的通信和电子产品制造商。汽车产业领域,2015年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未来,比亚迪锐意打造集团中、高档次产品形象,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多种选择,并致力加强品牌认知及信誉,锐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导者之一。在电动汽车方面,比亚迪将利用独步全球的技术优势,不断制造清洁能源的汽车产品,开创世界电动汽车新时代。 面对发展日趋迅猛的21世纪,比亚迪人将继续锐意进取,持续拼搏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用不懈的努力开启臻至未来! |
|
|
|
|
|
|
|
|
|
|
共 9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