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
|
|
|
|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享年85岁。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
|
|
|
|
|
|
|
|
|
|
|
|
|
|
|
|
|
茅盾1896年出生在浙江桐乡,父亲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士,茅盾从小就喜爱阅读古典小说。191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预科毕业后,于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1920年接编并彻底革新《小说月报》,1921年1月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同年,茅盾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党的最早党员之一。1925年发表《论无产阶级艺术》,与郭沫若、恽代英等人在此前后发表的论著一起,构成随后的革命文学运动的前奏。1927年9月~1928年6月,茅盾完成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的创作。1928年7月,他离开上海去日本。客居东京和京都期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虹》和《骑士文学ABC》、《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等一系列著作及《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20世纪30年代,茅盾完成的作品有中篇《路》、《三人行》和优秀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林家铺子》等。1933年1月出版了长篇小说《子夜》。抗日战争爆发,茅盾献身于抗敌救亡活动,1938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战胜利后,茅盾到上海,主编《文联》杂志,从事争取民主与和平的活动。1948年底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7月当选为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 |
|
|
|
|
|
|
|
|
|
|
共 1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