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日产汽车公司(英文全称:NISSAN MOTOR COMPANY,LTD)是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丰田),也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自创立至今,日产汽车公司在全球累计生产销售了超过1亿辆汽车。 公司总部位于东京,现有雇员总数近13万人,现任总裁纠米丰。 日产汽车公司的前身是鲇川义介于1933年12月26日在户田铸造汽车部基础上创立的“汽车制造股份公司”,1934年5月30日更名为“日产汽车公司”。在当时的日本,很少有公司愿意投资汽车工业,就连三井、三菱、住友这样的大财阀都不愿涉足。理由很简单:谁都无法承受每年2500万日元的亏损压力。为此,在创立日产汽车公司时,鲇川义介事先做好了五六年内每年亏损2500万日元的准备。当然,这种魄力与他手下被称为日产康采恩的日本产业集团的强大财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日本产业集团是鲇川义介将久原矿业改组后于1928年出资5000万日元创立的控股公司,其麾下拥有日本矿业、日立制作所、户田铸物等企业。为了能够与美国的轿车工业相抗衡,鲇川义介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日产汽车这一日本第一家真正的汽车企业的建设之中。 日产公司最早的产品便是由户田铸造汽车部出产的名为DATSUN的小型货车,其后又动用其研发力量开发了同名轿车,但年产量都不大。直至1936年横滨工厂的建成投产,年产量才首次突破5000辆,达到6163辆。 二战期间,由于政治军事等原因,日产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公司才通过 “突破危机运动”等一系列举措恢复了部分中、小排量汽车的生产,扭转了不利的经营局面。 1952年,日产公司开始通过与英国奥斯汀汽车等海外力量合作来提升产品技术。改型升级后的DATSUN 210以其出色的性能勇夺澳大利亚汽车拉力赛桂冠,极大地鼓舞了公司员工的士气。公司也以此为契机,通过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对该车型存在的不足进行积极改进,并开始酝酿其产品出口计划。 1957年后,日产公司进一步加大了试验、检测、改型等工作力度,推出了全新的轿车产品——蓝鸟系列。蓝鸟310、蓝鸟1000、蓝鸟1200等车型先后在国内外上市并持续热销,成绩的取得无疑归功于其详尽的市场分析、精湛的技术开发以及完善的销售服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日本经济的休整、复苏期。此间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国际经济动作为本国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1964年,日产公司在世界汽车企业的排名已升至第十三;1966年,日产通过并购PRINCE汽车公司使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到月产量6万辆。同时,在产品类型上新增了 GLORIA、SKYLINE等4个系列的轿车以及9个系列的商用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扩大海外市场方面,日产公司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确定了一整套与市场相适应的营销策略。1958年到1966年间,日产先后打入了美国、欧洲汽车市场,年出口量也由开始的不足3000台猛增到5万辆左右。 不久之后推出的SUNNY(阳光)系列以其独特的“征名”活动引得人气飙升,再次在日本本土掀起私人购车的热潮。这不仅是日产公司技术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标志着它的市场运作体系已初具规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谓是日产公司的辉煌时期。国内外多座工厂的建成投产、技术研发中心的成立以及多项高新技术的研发成功为日产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多的新车型和更大的市场份额,鲜花与掌声也随即而来:PULSAR、EXA、LANGLEY和LIBERTA VILLA荣获86-87年度日本最佳汽车奖。SILVIA获88-89年度日本最佳汽车奖。 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脚步加快,各跨国公司、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案层出不穷,国际汽车市场格局也发生急剧变化:克莱斯勒、马自达等著名汽车公司先后被戴姆勒、福特公司所并购。1999年5月28日,连续7年亏损的日产不失时机地选择了与法国第二大汽车公司——雷诺联手,以图东山再起。日产将其36.8%的股权以48.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雷诺;2001年10月,双方成立了雷诺-日产有限公司,日产公司又向雷诺增发了5.4亿股新股,使雷诺在日产的股权份额升至44.4%。通过新任营业主管、原雷诺副总裁、素有“商业奇才”之称的卡洛斯·戈恩发起的“复兴计划”等一系列改革,日产汽车在2000年财政年度即实现了扭亏为盈,创造了汽车商业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2002年以来,日产公司通过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产品开发、造型设计以及成本管理,提出和实施“180计划”、“价值增值”等计划实现了利润的高涨和全球市场占有率的持续上升。与雷诺的合作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通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日产-雷诺集团公司的全球占有率已升至 9.1%,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汽车业巨头。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