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
|
|
|
|
七夕节的简介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乞巧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8:49:46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8:51:24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大致是说苦孩子牛郎幸运地和一个名叫织女的仙女结婚生子,后来织女被王母娘娘带回天庭,拆散了他们美好的婚姻。牛郎追上天庭,终被王母娘娘的天河所隔。后来,牛郎和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 ,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 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 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 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8:55:36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8:58:48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牛郎和织女,一年一次的相聚,一生一世的爱恋。应着那诗“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爱是什么?三十多年来,中国人追索着爱的含义、颠覆着爱的含义、扭曲着爱的含义,又重新寻找着爱的含义。 从70年代的含蓄隐忍,到新世纪的洒脱肆意,“爱”越来越容易说出口,承载的情意却越来越单薄。我们还相信爱吗?我们还能爱吗?我们还会像牛郎织女一样不离不弃吗?…… 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一起看看中国人的爱与恋。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9:08:04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70年代,爱不再是人们的一种本能,在政治压迫下,它成了一种“本不能”。样板戏里没有爱情,语录革命歌里没有爱情,情书里的爱也被埋没和掩饰。 但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相濡以沫、含蓄忠贞的爱情。即使是组织介绍、先结婚后恋爱,爱人们也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互扶持、风雨相随,用沉默和平静写下爱的忠诚、唯一与责任。这大概也是人们对70年代的爱情如此怀念的原因。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9:15:39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三大件”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镜子。不同国家的“三大件”各不相同。它们是什么呢?
中国:标准牌缝纫机,天津飞鸽自行车,梅花手表.
日本:在1955年后的大约10年里,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约3倍,洗衣机、冰箱和电视机是“三大件”。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的1965年起,日本的“三大件”变成了彩电、汽车和空调。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后,汽车将开始进入家庭;突破3000美元后,私家车将急剧增加。
韩国: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万美元。韩国人的家用电器的“三大件”,第一是滚筒洗衣机,去年的销量同比增长了60%。与普通洗衣机相比,滚筒洗衣机的用水少、去污力强,且不损坏衣物。附带有杀菌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售价约130万韩元(1美元约合1160韩元)。第二是空气净化器,去年的销量同比增长了90%。有杀菌功能、可以产生负离子的空气净化器均价约30万韩元。冬季寒冷,户户关窗。另外,春季黄沙会飞入室内。韩国人想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身体健康,这种愿望使空气净化器成了畅销商品。第三是大屏幕彩电,去年的销量同比增长了67%,均价为230万韩元。一种有5个扬声器的超薄型液晶彩电售价在1000万韩元以上,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泰国:据泰国政府公布,曼谷市的年人均收入是30万泰铢(1美元约合39泰铢)。如果扣除家庭生活费,市民没有多余的钱购买昂贵的家用电器。泰国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家庭普及率名列前几位的家电是电风扇、电视机、冰箱、录像机、洗衣机和空调。DVD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和超薄电视榜上无名,老百姓对这些高档家电是望尘莫及。泰国富裕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悬殊。有钱人有好几辆高级轿车,浑身都是名牌。老百姓只能用电风扇或在阴凉处避暑,为购买“三大件”而省吃俭用。
埃及:在开罗的家电商店寻访畅销商品,发现手机、数码相机和DVD机名列前茅。由于埃及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日本的1/30,走俏日本的超薄电视机和手提电脑在埃及人看来过于奢侈。
俄罗斯:洗衣机、电冰箱和电视机———看起来像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三大件,但据说目前俄罗斯销量最大的家电产品正是上述三类。一位熟悉俄罗斯都市生活情况的评论家说,“莫斯科正处于住宅建设热潮中,许多人都在搬新家。入住新房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洗衣机、电冰箱和电视机三大件。这三大件的销量因此得到支撑”。不过,人们所购买的这三大件中,多数都是外国产品。像DVD机和数码相机等销路开始看好的新潮设备,基本上看不到俄罗斯国产货。石油带动了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但其家电业的复兴尚待时日。 (欣华)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9:19:15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70年代,爱不再是人们的一种本能,在政治压迫下,它成了一种“本不能”。样板戏里没有爱情,语录革命歌里没有爱情,情书里的爱也被埋没和掩饰。 但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相濡以沫、含蓄忠贞的爱情。即使是组织介绍、先结婚后恋爱,爱人们也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互扶持、风雨相随,用沉默和平静写下爱的忠诚、唯一与责任。这大概也是人们对70年代的爱情如此怀念的原因。
最普遍——结婚三大件 结婚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70年代末期,结婚需要“三响一转36条腿”: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和大床、大立柜、衣橱、床头柜、写字台等等家具。【各国的三大件】 最雷事——组织来安排 那时候不敢谈恋爱、不能谈恋爱,青年们多半在组织或亲人的介绍下结合,先结婚、再恋爱。许多夫妻在结婚前只知道对方的长相,连话都没说过。 最重要——看家庭成份 文革时的择偶标准主要是家庭成分即政治背景,因为“黑五类”、“狗崽子”,不仅影响自己,而且下一代招工、上学、工作都受影响,所以,工人、军人为女孩择偶的首选对象。 最纠结——男女知青恋 电视剧《孽债》反映了上山下乡运动给整个一代青年以及他们的下一代留下的痛苦和创伤。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爱情或婚姻有很多不稳定因素,留下的后遗症甚至投射到了几代人身上。 最曲折——分配到远方 70年代高校分配的不成文原则是“远分对儿、近分赘儿,不远不近分光棍”。凡是在学校期间谈恋爱的,一律往最远的地方分。常出现临时要“分手”的料,以求分好一点的地方。 最禁忌——耍流氓行为 1978年之前,年轻人公开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手拉手逛公园被当作流氓行为。他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 最口水——语录革命歌 文革期传唱语录革命歌,青年们恋爱结婚,也只能唱这些。有的同志结婚时集体合唱《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歌词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最地下——黄色手抄本 在集体禁欲的文革环境下出现大量流传的“黄色小说”手抄本,如《少女之心》。这类书的大量细节涉及性,但客观地看文章的描写其实未超出《赤脚医生手册》中有关生理卫生知识的介绍。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9:23:02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1992年,国际顶级时尚品牌集体进入。路易威登的第一家专门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张,阿曼尼、夏奈尔和古琦、CD也紧跟上。物质空前丰富,经济大潮冲击着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爱情可以不再和爱有关。人们对于物欲的渴望几乎要赶超对纯真爱情的渴望。性也可以不再与爱有关。“二奶”、“情妇”的存在越来越冠冕堂皇。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个喧闹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谁还顾着爱了?
最速配——电视相亲 90年代,恋人可以在电话中公开缠绵叙爱,还出现了“电视速配”,男女在短短两小时内,可以问出五六十年代相恋一两年都不敢问的话。 最重视——经济基础 90年代的姑娘,尽管对文凭、长相、门户也考虑,但对一个一穷二白,收入又没保障的小伙子,即使是大学生,也难动芳心,除非原来就有感情基础。 最丰富——婚礼多元化 步入90年代后期,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婚礼也随之越来越多元化。三轮车婚礼、户外婚礼、仿古婚礼、纯西式婚礼、集体婚礼,还有更加新奇的海底婚礼、空中婚礼,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最流行——男人有钱就变坏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一种多么矛盾的心理和社会现象的写照,也是离婚大潮的诱因之一。 最变革——婚前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一度被称“偷尝禁果”,90年代初称非法同居,中后期叫婚前同居,属于不被《婚姻法》保护之列。“偷尝禁果”一词,现在专指未成年人的性行为。 最冠冕——婚外情 20年前称为“乱搞”或“搞破鞋”,10年前开始蔓延到普通家庭,并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寻找真正的幸福;现在还有一个说法,叫“婚外性”,即性与情可以分离,不一定影响家庭的维持。 最新店——成人用品店+性门诊 90年代后期开始渐露端倪,普遍起店名曰“亚当”或“夏娃”。得性病的人增多,各种性病专科及正规医院纷纷开设性门诊,这从街头层出不穷的“牛皮癣”可看出。 最新词——同志 90年代,同志有了专指定义:同性恋。很多城市都有同志酒吧,为同志们提供交流、聚会的场所。但多数会遭有关部门查封。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9:32:22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对爱情缺乏信任感、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对家庭缺乏责任感是新世纪人们的普遍心病。实际上这一时期中国人的婚姻质量的确令人担忧,离婚率空前高涨。 既然这么容易离,人们还要结婚吗?既然爱情这么易碎,人们还要爱吗?……哪怕充满质疑和迷茫,追寻真爱仍然是人们的一种本能。
最坦然——奉子成婚 随着自由婚恋的自由程度日益高涨,结婚率却越来越下滑。未婚怀孕者增多,新一代的“奉子成婚”一族也诞生了。奉子成婚,夫妻俩至少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 最闪电—— 一夜情 20年前基本没有,一般“一夜”之后都会延续一段较稳定的时期。10年前逐渐流传起来,现在甚至出现许多一夜情网站或酒吧,据说实践者一般都直奔主题,天亮就“有缘再见”,甚至不用互通姓名。 最新事——网恋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就开始上网聊天的人,大多听说或经历过网恋。从虚拟世界产生感情,最后修成正果的恋人,也不在少数。 最夸张——虚拟性爱 网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据称有的人真的可以在虚拟做爱中得到性高潮。继而还有没见过面的网友在网上结婚,某些男人借此实现三妻四妾的虚妄“梦想”。 最公开——满街安全套 前些年人们上药店里买安全套,大多红着脸低着头,买就跟偷似的。如今且不说满大街的自动售货机,连大学校园里也公开发放了。 最普遍——当房奴真无奈 许多人认为,一套房子是结婚的必需品。房价高涨、工资不涨的情况下,房子成了恋人们的心头痛。不管结没结婚,人们都悲壮英勇、前仆后继的加入房奴行列。 最80后——结婚不如同居 80后认为,只要有爱,无处不家。何必用一纸结婚证书来保障什么。爱情真的破灭了,结了婚也没用。【结婚不如同居的8条理由】 最追求——包二奶傍大款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物欲横流却精神空虚,被误读的西方性开放交织着传统“三妻四妾”,“包二奶”、“傍大款”沉渣泛起。 最晕乎——闪结闪离 还没想好是为啥就闪电结婚,遇到婚姻中的磕磕碰碰,两人又晕晕乎乎离婚——这成了新世纪闪结闪离一族的常态。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9:34:25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有一天,当世界都变了,要记得爱本来的颜色。每个时代都有人坚守着爱的真谛,这让真爱生生不息。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_^
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_^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7 9:35:23 |
举报 | 回复
|
|
|
|
|
|
共 10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