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表演上无论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 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他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
风格独具的程腔,是程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程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更严守音韵,使旋律与字调紧密结合。他所创唱腔,既尊重群众的欣赏习惯,又能满足观众新的欣赏要求。他善于从京剧其他行当,甚至其他剧种、曲种及民间音乐中汲取养料,融入京剧音乐艺术之中而不露痕迹。在《文姬归汉》中,他将长短句词体的“胡笳十八拍”原词,用适合于对偶句诗体的〔二簧慢板〕歌唱,作为首创,传为美谈。在《锁麟囊》及《英台抗婚》中,更吸收了多种地方戏、曲艺乃至西欧歌曲中的音调加以揉合,唱腔新颖美妙,动听传神,又不失浓郁的京剧风格。
程砚秋的演唱,讲究表现旋律的美和韵味隽永,追求“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发音结实圆润,吐字沉着有力,既重字音头腹尾的转换,又咬而不死,隐而不显。〔慢板〕唱得抑郁婉转,回肠荡气;〔快板〕犹如珍珠脱线。他常将某一长音或高音控制在细若游丝的范围内,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感情;并以较暗的音色,加强歌唱中的悲剧色彩。行腔圆活,除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外,在断连之间,更以连为主,连中有断,却又音断意不断、音断气不断。这种演唱方法,与他的缜密的唱腔特点相结合,形成了深沉含蓄、外柔内刚、若断若续、一气呵成的艺术特色。《窦娥冤》中《法场》一场的〔反二簧慢板〕,凄楚哀怨、缠绵悱恻而又内含刚劲,充分表达了窦娥临刑前内心的悲愤和不平。《春闺梦》中《梦境》一场的〔南梆子〕,轻柔委婉,若断若续,表现了张氏梦见新婚不久即被征召入伍的丈夫时的脉脉柔情。程砚秋在声、腔艺术上的成就,为京剧旦行的唱腔和演唱,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情趣。程腔脍炙人口,曾风靡全国,至今仍为很多演员所吸收和运用。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