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
|
|
|
|
宽巷子37号为典型的老川西民居风格。
它的色彩十分朴素,以冷色调为主,“雕而不画”。青瓦、粉墙、茶褐色梁柱、棕色门窗、小门楼。
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巷子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青苔、古树……闲逸气息格外浓郁,“天人合一”的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院内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房间。 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此而繁荣。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方式和邻里关系上,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这种亲情味,还表现在川西民居的建筑上。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铺 外的檐廊,便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 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20 14:57:46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窄巷子14号为清未民初时间建筑,吸收了典型的西洋风格,在门头上两边分别放了两个瓶,代表平安的意思。
现在这里是一个茶馆——“宽茶居”的所在地。
十几把竹椅,几张桌子。几十碗盖碗茶就是一个茶馆,可以天南地北海阔天空侃龙门阵。 改建后的窄巷子14号,整组建筑分两部分,南半部由侧院及过道组成,侧院包含两平行院落和相应耳房。过道部分分别有一砖门头及一木门头,北半部台阶上为正房,带下厅房和西厢房,临街北房现独立为沿街店铺。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20 14:58:17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窄巷子30号原为有钱大户人家购置的私宅,正门气派十足,高3米,宽2米。
两边各有一只栓马桩,左门左边一小门,高1.6米,宽0.6米,为仆人进出所用。
进门左右两房为仆人及管家所住,天井左右偏房为来客所住,正对大厅为主人会客所用,正厅后面小院为主人所居住。
1856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把四川分为成都和重庆两大教区(后分八大教区),并以此为据点向周围各县府发展,使天主教很快遍及成都地区。
清未民初时期,法国传教士居住窄巷子30号,命人重新修饰,因此院中罗马柱是成都市最早的罗马柱建筑之一,整个建筑保持了原有法式风格。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20 14:58:36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窄巷子38号,毗邻“雅居”。
在民国时期,这里曾经是一个贵族小学!
由法国传教士创办的一个贵族小学,后来,附近的孩子都曾在这里受教。
由于解放前形势动荡不安,法国传教士离开成都 之后此院为一般民居,共居住6户人家。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20 14:58:53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恺庐”的意思是“快乐自在的居住地”。
传说百年前,这宅院主人曾经留洋归国。归来后颇有一番革新思想,把自家的旧时门庭焕然一新,将原来院门砌成了带有“洋味”兀起的 拱形宅门。特制的青砖呈变化图案,门的上方又嵌入中式传统石匾,匾上采用大篆阳刻“恺庐”。 宅门石匾上方由精砖砌成的硕大的椭圆形图案,听说其意是代表高悬的“避邪镜”,意在镇住各 方各路邪神恶鬼,使宅内人永保平安。这是典型的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表现。由于有了这面“镜 子”,整个宅门的造形自然也就很是特别:围绕“镜面”的砌砖组成了高矗的弧形,仿佛伟人有 力挥臂的一瞬,让人在澎湃的气慨中感受出流畅而又凝重的美丽,既潇洒又庄严。
“恺庐”的大门由于风水的关系西北歪斜得厉害,恰恰是这种招人眼目的方式,让它可以吸纳更 多的阳光深入庭院。 解放前夕的“恺庐”是刘文辉部下、川西电台台长陈希和的私宅,蒋介石到成都时曾专门来过这 里。后来解放大军势如破竹,据说刘文辉给解放军的降电就是经此宅发出。 而现在的“恺庐”,是宽巷子里惟一的八旗子弟,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拉木尔羊角的居住地! 羊角家居住着老宅右侧次间和后面小半花园,再加一个后厢房。 后厢房权作画室,除一张画案外,到处摆满了根雕、泥俑、古玩、纸张,先生原来是一个画家。 世居少城,现在他是。 拉木尔羊角夫人蒋仲云的祖爷是光绪的私学老师,年老后定居在这里。至今,还家藏前清翰林所 书字卷,纸张已经泛黄变脆而龟裂。像这种能逃过岁月劫难得以幸存的实物,在少城满蒙族后裔 中,已属绝无仅有的了。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20 14:59:14 |
举报 | 回复
|
|
|
|
|
|
|
|
|
|
|
|
|
窄巷子27号为一幢两层小洋楼。 耸立的洋楼与拱起的窗户,显示出这里曾经的威严气派与繁荣景况! 据说,这里在解放前曾经曾经是大户人家的私邸,后来成为教堂。 解放后,随着岁月流逝,这里便慢慢人稀楼朽,杂草姿长,一派荒凉…… 当鸽子飞过头顶的时候,我们总希望可以透过眼前的雕梁翘檐,穿过百年风云,将那些金戈铁马褪色后的繁华凋零挖掘……
据住在这里七八十岁的老街坊邻居说,窄巷子27号曾经发生过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关于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留洋生与大户人家小姐的爱情故事。 大户人家的小姐,女子学堂!五四思想冲击,自由恋爱……苍凉的故事在斑驳的阳光下,被老人 们缓缓道出! 小姐爱上的人,后来出了国,留了洋! 她在巷子口等待心上人的归来,长长久久的等待…… 等待穿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留学生却再也没回来…… 后来呢?后来呢? ……
后来的故事无法追寻! 也许她就是那个丁香般的姑娘,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也许她也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过去的故事在岁月的流逝中湮灭,无法追寻! 仰望天空,天离得那么近,巷子的尽头就是昨天……
|
|
|
|
|
|
|
作者:
丫头 发帖时间:2008/8/20 14:59:30 |
举报 | 回复
|
|
|
|
|
|
共 5 条回复,当前第 1/1 页,每页 20 条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