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王安忆生活的地方是上海,在“文学寻根”运动的热潮中,王安忆也曾寻找自己的根在哪里,虽然还没有找到根,但对上海这个题材一直抓住不放,一直在写它。上海生活是她丰富的写作资源,上海也是她挚爱的地方,上海成了她故事的一个舞台。所以,在她的作品中,上海风情特别浓郁,从她的作品《寻找上海》里可以看出她对上海的感情,那种描摹的细腻,那种深入到骨子里的了然,让人叹为观止。她的小说是属于上海的属于女性的,她对上海的观察和描述细致得让人惊诧,层层叠叠杂乱无章的东西被她说得淋漓尽致,她就像当着你的面做画,一层层铺陈开来,在一丝不苟的描摹下,故事才有了发生的布景。繁华与堕落并存的十里洋场,飘着万国旗的小巷,幽雅的淮海路,高高的法国梧桐,患得患失的少女情怀,飘忽难测变化万千的女人心,喧嚣的家家户户、昏暗的灯光,背影中依稀闪烁的窥视的眼睛,这些都是她笔下的上海。从《长恨歌》到《我爱比尔》到一系有关的长短篇小说,她一直沉迷于在纸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上海。
王安忆有些作品家庭意识很浓,在这一类作品中,王安忆笔下的女人是丧失了生活独立性的。她们依赖于男性,丧失了自我,甚至以成为男人的附庸为快乐之源。她在《上海的女性》中曾说:“上海的女性心里是很有股子硬劲儿的”,“这里的女性是有些男子气的,男人也不完全把她当女人。奋斗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要在那密密匝匝的屋顶下挤出立足之地”。其笔下的女性是务实的、能干的,她们既有经营生活的细致,又有大难临头、处变不惊的气魄和胆略,更重要的是,无论何时她们都在为保持生活质量而兢兢业业,竭尽所能。“这些女人,既可与你同享福,又可与你共患难。祸福同享,甘苦同当,矢志不渝”。 |
|
|
|
|
|
|
|
|
|
|
|
|
|